聚客难,留客难,实现消费跳转更难,是存量时代购物中心们的共识难题。
如今的互联网与社交媒体早已为人们拓宽了太多购买渠道,每个消费者都有能力去通过比价格、比服务、比体验的方式选择最优解,从不同渠道满足自身的获得感。
促使消费者走进购物中心的动力,早就不再是“能买到什么”。
但不可否认,随着线下消费热度回升,购物中心依然是城市消费空间的主力之一。
这种购物中心逐渐不遗余力的消除自身零售属性,注重以体验感、场景式为中心的发展趋向去满足顾客多元化的精神实质情感需求,为此完成购物中心的转型发展。
正所谓,从项目时代到产品时代,从产品时代又到内容时代。
当“Shopping mall 不能只是限于shopping”,偏重于具体内容向的运营手段变成了一众购物中心的着力点,根据看齐艺术、潮流、生活方式的内容化场景体验,让自家商场在顾客眼里更好“逛”。
1、购物中心不购物 大家都在玩艺术
最先,购物中心的「LAB」变成现阶段很多品牌和商城等线下推广商业空间的解题技巧之一,这始于欧美国家,之后又盛行于日韩购物中心的商业场景探索模式,其背负着具体内容自主创功能,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多新鲜的有意思的体验。
但在近些年,品牌在购物中心打造LAB店已经形成一股新风潮,如春阳茶事、卡玛王子、lululemon……不一样业态、不一样品牌、不一样方式的LAB店涌入商业市场。
当各种业态、品牌涌入市场,干脆直接把购物空间打造成“消费试验室”,以艺术、潮流、生活方式等内容,吸引住让消费者深度参与品牌,为此更大化客户体验感、提高品牌的建设力,顺便进行选购。
自然,LAB这个概念不仅应用于品牌店面打造上,购物中心已经从空间策展、文化艺术、社群营销等各个方面,根据打造“实验室”空间,深度链接线下推广消费者。在这个基础上,也并不拘泥于原先的LAB方式,衍化出了很多适合本地的具体内容运营手段。
随着消费市场越来越细分化、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元化,内容运营将承担起品牌/购物中心的更多价值属性。它不仅仅注重展卖功能,还可以与品牌共创、与消费者共情,在实体商业中营造出限定感与圈层感,更立体地呈现商业形象。
位于美国南加州橙县科斯塔梅莎的Lab Anti-Mall(实验室购物中心)是一座由护目镜工厂改建而成的潮流实验室商场。
许多个性潮店、艺术家在此扎根,空间内随处都是创意装置与墙壁涂鸦,甚至有许多店铺开在车上,汇集了艺术、音乐、时尚及户外运动等文化。
自由开放的庭院、独特新颖的景观绿植为人们提供休闲、放松的空间,以包容的姿态迎接各式各样的文化,许多新锐独立、讽刺意味浓厚的设计师品牌店铺入驻,受到喜欢潮流、文艺等小众文化群体的追捧。
实验室商场的模式,与年轻客群的情感相链接,探索场景内容新方向与趋势的同时,带来了一种新的城市文化。
Grandfront位于日本大阪市的核心商圈,是除银座外第二大的购物中心,商业面积超10万㎡。
但以极致体验为核心的购物中心没有去设置影院、KTV等娱乐业态,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各类实验室空间的组合上,并分为3大类:技术交流与展示场地、交流和休憩空间、展览空间,共20余家知名商户都在这里开设了Lab体验店或旗舰店。
在这里,消费者可以找到边喝咖啡边看车展;在各大品牌旗舰体验店看到最新产品、科技成果的展示,还可以享受付费化妆室;品尝现场培育、采摘的原材料制作的精致料理,还能享受各大知名商业艺术带来的东亚首展。
2、未来商业的思路 人本主义是基础
对消费者来说,在因疫情而“禁足”的当下,美陈、展览和装置几乎是他们工作之余不可或缺的社交货币和品味佐证,也是一种代偿性地消遣和调剂。对于商业体而言,联合品牌在中庭或是店内空间策划一次足够有料的展览,更是对在线下挽回人流量的足够重视,也展现了背后强大的IP资源库。
所以在以上案例之外,还有包括区域型地标级购物中心,都正在以各类展陈、公共艺术项目、品牌和圈层活动等方式开启自己的内容运营实验。
其实无论是品牌开出Lab店,还是购物中心开始运营富有内容的场景体验,折射出的是新消费环境下商业迭代进化的必然趋势。
可以预见的是,为了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,在未来,购物中心们也必然将更精准匹配消费行为习惯变化,从而进行相应的内容创新与改变,作为其破局的策略之一,内容运营无外乎包含了以下几样基础逻辑:
— 不止购物
趋同化的购物中心在业态上很难突破,更应当贴近消费者的生活需求,通过洞察消费行为,实现引流和创收;
— 重构业态
重构业态空间,以艺术、潮流、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重塑空间,给予业态新的主题和升级,也成就了新的业态;
— 打包文化内容
把艺术、潮流、生活方式等文化内容变成商品出售。
今天的城市与商业发展,在大多数存量商业立项之初都是始料未及的,不断变化的商圈格局与不断升温的竞争烈度,都让购物中心对消费忠诚度开始愈发的重视。
在这般存量时代的背景下,我们所常常提及的所谓场景化思维,用最简单的方法表达,就是从用户的实际使用角度去出发,代入到消费者的实际场景中去思考问题。人的动机是构成场景的关键,挖掘场景之下的动机,是一切商品成立的基础。
这不是什么新鲜事物,它仍旧是人本主义的体现。是在生产过剩的背景之下,市场的主导权不断地朝向需求侧转让,竞争烈度不断攀升的结果。虽然人本主义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通识定义,但在当前的购物中心语境之中,它似乎成为了流量入口、用户留存、转化变现等购物中心运营问题最佳的答案。
选址中国 一城仅限一家
让城市更新更生态!
了解更多”新加坡樟宜坊”资讯
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咨询
征集全国新建或存量商场联营合作与开发
P: 15810441919